找Martech上Marsgo
AI讓廣告失去靈魂?品牌行銷與真實、效率間的拉扯
本內容為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轉聯盟研究員,為您博覽全球最新行銷科技、數位轉型、AI應用研究報告或文章,整理編輯後分享。本計劃由 數解人意科技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黃瑀安(Annie)|出刊日期:2025-10-28
諮詢協助: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林谷合教授
AI的進化原象徵效率與創新,而近期在它滲入人類創意的疆界時,市場開始出現逆流。從紐約街頭的反AI海報到Heineken與Aerie等品牌的去AI宣言,全球廣告業正在經歷一場價值重整,反AI成為新一輪品牌差異化的語言,也揭示了企業在效率與情感間的掙扎。
本文將探討這股反AI浪潮背後的文化心理、行銷策略轉變,以及對未來創意產業的啟示。
一、他們正在反AI!
2025年10月,全球各地的電視螢幕、廣告看板與社群媒體上,正掀起一股「反AI廣告」風潮,許多大型品牌開始呼應消費者對AI的厭倦與反感。在曼哈頓的蘋果專賣店與Google紐約總部周邊,公車站的海報出現調侃大型科技公司之文宣,例如「臨終之人從未說過:真希望我能多花點時間滑手機」,嘲諷科技並非「真實存在」或「人性深層需求」的事物,鮮少為人類帶來真正的滿足或意義,更多企業實例包括:
1. 啤酒商Heineken針對紐約人對AI穿戴裝置「Friend」的不滿,推出看板宣言:「交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一起喝杯啤酒。」
2. 服飾商Aerie承諾廣告不使用AI的貼文,成為品牌過去一年在Instagram上最受歡迎的內容。
3. 糖果商Cadbury 5 Star發起名為「讓AI再度平庸(Make AI Mediocre Again)」活動,打造虛構運動,讓網路上充斥無意義的網站,以迷惑AI內容抓取器。
4. 出版社DC Comics主編Jim Lee公開表示,公司「不會支持AI生成的故事或藝術作品。」
這些行動都是對越來越多「AI黑粉」的回應,部分Z世代(Gen Z)「絕不使用AI」的年輕人指出,他們拒絕這項技術的理由包括環境問題與心理健康,且在美國企業界,一些員工也開始抵制公司內部推行的AI工具。然而,若AI真能實現「節省時間與成本」的理想,企業仍有強烈誘因繼續採用。
二、AI廣告讓消費者感到不適
2024年夏季,玩具反斗城使用OpenAI的Sora技術製作一廣告,描繪品牌創辦人Charles Lazarus兒時的樣貌。2024年冬季,可口可樂則推出聖誕節廣告,以全由AI生成的一發光貨車、北極熊家庭與笑臉構成的畫面慶祝佳節。然而,這兩支廣告都在網路上遭到猛烈批評,被指「沒有靈魂」,以自動化取代人類創造力,且H&M、Skechers、Guess等品牌,也因使用AI虛擬代言人取代真人模特兒而遭到質疑。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於2025年9月發佈的調查指出,有50%的美國人對AI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及的擔憂多於興奮,這一比例較2021年的37%顯著上升;超過一半(57%)的受訪者認為AI的社會風險很高,包括削弱人類的技能與人際連結。雖大多數人認為「分辨AI生成與真人創作內容」十分重要,但僅有12%的人自信地認為他們做得到。
三、AI抓得住注意力但不一定是好事
創意測試平台DAIVID的執行長Ian Forrester表示,AI 廣告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們有點冷,少了血肉,難以真正打動人心。」該公司評估21支完全或部分由AI生成的廣告,包括Volvo、Microsoft、Puma等品牌,結果顯示這些廣告在觀眾的情緒投入、注意力與品牌記憶上,略高於業界平均值;但在「激發強烈正面情緒」的機率上卻比平均低 3%,甚至反而高出12%的「引起不信任感」風險。對此消費者研究與零售監測公司NielsenIQ也得出類似結果:即使是品質最佳的AI廣告,也不擅長喚起人腦中的記憶反應。
四、WPP與Google將以AI重新定義行銷
儘管不少跨國企業正在與AI行銷應用進行拉扯,但在2025 年10月,英國廣告傳播集團WPP與Google則宣布擴大雙方的五年合作夥伴關係,致力於推進雲端與AI技術,培養改造行銷產業所需的核心技能。這次合作旨在徹底革新品牌在整合創意、製作、媒體、體驗與商務方面的運作方式,讓品牌能即時為數以萬計的客戶提供個人化體驗。
以Gemini打造全新AI解決方案,轉型WPP客戶業務
結合Google的先進AI技術與WPP的創意與創新專長,為品牌量身訂製AI工具,如WPP旗下AKQA的「The Generative Store」重新定義了個人化零售體驗,能根據每位消費者即時調整產品視覺與訊息,運用Google Cloud的 Vertex AI提升互動效果。
快速開發專屬AI模型
利用Google Cloud強化WPP Media的AI數據解決方案「Open Intelligence」,使WPP Media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精準度建立並部署客戶專屬的受眾模型,帶來即時且可衡量的成果。
隱私為先的安全數據協作
透過在Google Marketplace上使用InfoSum的Bunkers,並整合至WPP Open,WPP能夠在不移動數據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的資料協作。
革新影像與影片製作流程
WPP將率先獲得Google最新AI模型(包括Veo、Imagen等)的早期使用權,並整合至WPP Open平台,使WPP能在數天內(而非數週)生成可立即上線的行銷素材,實現高達70%的效率提升與2.5 倍的素材運用加速。
培育下一代AI創意人才
WPP的「創意科技學徒計畫」(Creative Technology Apprenticeship)將大幅擴張,由Google成為主要課程夥伴。該計畫預計到2030年培訓超過1,000 位初階創意科技人才,課程涵蓋創意編碼、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並結合來自L'Oréal 與 Unilever等客戶的實際挑戰,讓學員具備AI時代所需的技能。
五、總結
雖全由AI驅動的廣告仍處於「恐怖谷」時期,但AI與廣告產業的關係已密不可分。如今,廣告代理商向客戶推銷的概念是:他們既能協助品牌探索如何在內部導入AI,也能自己運用AI釋出更多時間,讓真人創意專注於最擅長、更高價值的工作。未來,各行各業都必須在「完全捨棄 AI可能使企業處於劣勢」之中取得平衡;截至目前,反AI的品牌正在贏得人心,以「真實」作為行銷主軸推進旗下業務。
[參考資料]
Big Brands Going Anti-AI As a Marketing Tool, Appealing to the Haters. Business Insider.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rands-reject-ai-aerie-heineken-polaroid-marketing-2025-10?utm_source=chatgpt.com
WPP and Google forge groundbreaking partnership to redefine marketing with AI. WPP.
https://www.wpp.com/en/news/2025/10/wpp-and-google-forge-groundbreaking-partnership-to-redefine-marketing-wit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