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虛擬實境端上桌:探討科技餐飲的下一站
本內容為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轉聯盟研究員,為您博覽全球最新行銷科技、數位轉型、AI應用研究報告或文章,整理編輯後分享。本計劃由 宇萌數位科技 與 台灣實境科技創新發展協會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洪子翔 (Sam)|出刊日期:2025-6-08
諮詢協助: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徐暄淯教授
科技入菜,餐飲業正在翻轉你的五感
沉浸式科技近年來強勢崛起,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從娛樂遊戲跨足到教育、醫療、零售,再到我們每天都要參與的「吃飯」這件事。對餐飲業來說,過去以菜色與服務為主的競爭,已經進化為「體驗設計」的戰場。科技不再只是後台工具,而是走進前場,成為顧客感知與互動的主角。當用餐變得有趣、有戲、有故事,品牌的黏著度與差異化也因此而誕生。
沉浸式「食」尚劇場:美國用VR顛覆餐桌體驗
美國邁阿密的 Aerobanquets RMX 餐廳堪稱科技食尚的代表作。顧客在用餐時戴上VR頭盔,沉浸在主廚設計的虛擬世界中,每一道菜都是一場結合視覺、聲音、敘事的沉浸式展演。這種做法顛覆了「吃」的概念,讓人從味覺延伸到情緒與記憶的層次,餐點不再只是吃進嘴裡,更像走進藝術品或遊戲關卡的體驗。
此外,連鎖品牌如 Pizza Hut 也早早部署AR技術,推出可透過3D預覽菜品的互動菜單,大幅降低點餐障礙,還提升了顧客參與感。藉由這些案例能證明沉浸式科技不僅能製造話題,更是促進消費者願意再次回訪的理由。
桌邊秀登場:台灣「朝粥幫」的數位中菜新體驗
2024年,王品集團推出全新中式品牌「朝粥幫」,開創台灣AR智慧餐飲的新里程碑。進店後,顧客會收到一枚「粥底令牌」,掃描QR Code後,即可開啟桌邊AR動畫秀:從食材選用、熬煮過程到出鍋時的沸騰聲響,全都在手機螢幕中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這種設計不但增添點餐儀式感,也讓中式料理多了份科技時尚的味道。
王品也結合AR互動進行品牌活動,鼓勵顧客拍照上傳社群,進一步創造口碑與流量。這種結合內容設計、科技體驗與社群行銷的模式,為中餐品牌注入新生命,打破「傳統=保守」的刻板印象。
不只是好玩:沉浸式科技如何改變整個餐廳營運
除了前場的互動體驗,VR/AR其實也能大幅提升後場效率。許多國外大型連鎖餐飲集團已經導入AR菜單與IoT串聯系統,實現點餐即時傳送、廚房同步預備,甚至用VR進行新人訓練。這不僅節省人力、減少錯誤,更在疫情後人手短缺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方。
根據 Square 於2024年發布的《What Consumers Want From Restaurants in 2024 and Beyond》報告指出,87%的消費者在體驗過AR或VR餐飲後表示願意再次參與此類體驗。此外,38%的受訪者希望在查看菜單時能使用AR技術,28%希望在預覽食物時使用AR,23%則希望在預覽用餐環境時使用AR。然而,報告亦指出,92%的消費者認為與服務人員的互動是用餐體驗中重要的一環,顯示出在推動自動化與科技應用的同時,仍需保有人性化的服務元素。
科技加分還是分心?沉浸式餐飲的挑戰與機會
雖然沉浸式科技令人興奮,但也不是每個品牌都能一帆風順導入。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成本、操作門檻與顧客教育。以AR為例,若互動流程過長、操作不直覺,反而會造成體驗斷裂。此外,品牌還需考量科技風格是否與品牌調性一致,例如——AR很酷,但不見得適合每一家牛肉麵店。
另一方面,資料安全與隱私也是不能忽略的議題。當顧客使用AR/VR裝置時,同步也可能傳送位置、影像等敏感資料,如何妥善處理這些數據,是智慧餐飲未來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結語:讓科技說故事,讓餐飲更有溫度
從美國的VR藝術料理,到台灣王品「朝粥幫」的AR桌邊秀,這些案例告訴我們:餐飲業的本質雖然是「吃」,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圍繞食物而建構出的記憶與情感。當科技成為說故事的媒介,不只是增加娛樂性,更賦予品牌生命力與個性。
沉浸式科技已不再是未來趨勢,而是現在進行式。對餐飲業者來說,如何用科技包裝品牌、創造互動、串連社群,將是新一輪競爭的關鍵。而這場餐桌上的革命,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