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字體大小: +
1 分鐘閱讀時間 (195 個字)

人工智慧 X Web3:引領未來網路的新應用革命

ren-gong-zhi-hui-X-Web3-yin-ling-wei-lai-wang-lu-de-xin-ying-yong-ge-ming

本內容由AMT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研究員整理,旨在分享全球最新的行銷科技、數位轉型和AI應用報告。本計劃由 宇萌數位科技台灣實境科技創新發展協會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洪子翔 (Sam)|出刊日期:2025-4-15

諮詢協助: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翁耀臨教授 

隨著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與普及,我們正逐步邁入一個全新的網路時代——Web3。這個由去中心化驅動的網路願景,不僅顛覆了人們對資料所有權的既有認知,也重新定義了網路上的交易關係與應用生態。當人工智慧這項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進展與Web3融合時,不僅是兩種先進技術的疊加,更是一次對信任、效率與數位主權的再造。本文將以報導角度,探索AI在Web3中的應用場景與未來可能性,並深入解析這場技術交匯所帶來的變革浪潮。  

Web3 是什麼?重塑網路主權的下一階段

Web3(或稱Web 3.0)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構想,與目前主流的Web2網路——以平台經濟為中心、由大型科技公司主導資料流與使用者行為——形成鮮明對比。Web3的核心精神在於去中心化與使用者自主權。透過區塊鏈與智能合約的技術架構,Web3試圖打造一個不再依賴中央伺服器與中介平台的網路生態,讓每位使用者都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數據、資產與身份。這種架構不只賦予個體更高的掌控權,也提升了資料透明度、交易安全性與網路公平性。

未來的Web3系統預期將朝向更加模組化與多鏈互通的方向發展。例如,Polkadot與Cosmos等協議推動的跨鏈架構,使得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資產與資訊能自由流通,不再各自為政。而去中心化治理(如DAO機制)也會成為主流,讓網路平台的決策不再由單一企業制定,而是交由社群投票與智能合約來共同決定。此外,像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這類隱私強化技術的引入,也使使用者可以在不揭露具體資料的前提下完成驗證,有效兼顧隱私與安全。

Web3 並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一種關於權力分配的哲學轉變。而當這樣的網路架構與AI技術交會,未來的數位應用場景將不僅更聰明,也更民主、更值得信任。

AI 與 Web3 的交匯:智慧、信任與自主的共生關係

當AI技術進入Web3世界,兩者的互補特性開始展現驚人的潛力。AI擅長資料的自動學習、模式識別與預測分析,能為Web3引入更高層次的智能與自動化能力;而Web3則提供了透明、去中心化且可追溯的基礎架構,使AI應用能在更公平與可驗證的環境中運作。這樣的結合,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初步成果。

首先,在AI模型的訓練與推論方面,Web3可望解決傳統AI開發中常見的資料壟斷與中心化風險。透過去中心化機器學習架構(如Federated Learning或Swarm Learning),每個使用者或節點都可以貢獻部分數據與算力來協作訓練模型,同時保有對資料的控制權。平台如Ocean Protocol就提供了一個數據市場機制,讓資料擁有者可以在保障隱私的前提下,安全地與模型開發者交換資源與價值。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AI也已經展現了相當具體的應用價值。從風險預測、信貸評分,到自動化資產配置與套利交易,AI能快速處理大量鏈上與鏈下資訊,協助金融產品更精準地定價與管理資本。例如,AI可以分析用戶的歷史交易行為與市場波動趨勢,判斷其信用風險或提供個人化的借貸方案,進而降低整體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此外,AI還能協助平台偵測異常交易、反洗錢與預測流動性風險,強化DeFi系統的韌性與信任度。

Web3 中的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治理機制,也可從AI中獲得智能輔助。由於DAO強調社群共識與去中心化決策,但往往面臨治理效率低落、投票機制僵化等問題,AI可以協助進行社群情緒分析、意見聚合與提案建議。例如透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分析社群中的提案討論與回饋,協助參與者快速理解不同立場並做出決策。此外,AI還可以根據過去的提案結果與執行成效,提出優化建議或模擬未來結果,讓治理決策更加理性與可預測。

在身份管理方面,AI也可與去中心化身份系統(DID)結合,提升使用者身份驗證的安全性與便利性。藉由結合AI的臉部辨識、語音分析或行為模式識別技術,Web3平台可進行更精準的身份驗證,同時避免傳統帳密系統的盜用風險。例如Worldcoin專案便採用AI驅動的生物辨識系統進行全球身份登記,並嘗試建立一套可普及的「全球身份」系統,雖然此舉仍引發隱私與倫理爭議,但也充分展示AI在Web3中創新的身份應用潛力。

生成式AI的興起,則為Web3注入了更多創意元素。在NFT與數位內容領域,AI可用於創造藝術、音樂與虛擬角色,並透過Web3平台將創作成果鑄造成NFT,進行交易或授權。這樣的應用不僅讓創作者能透過區塊鏈掌控自身智慧財產權,也能透過智能合約設計再分潤機制,保障其在二級市場中的收益。更進一步,AI還能驅動「動態NFT」(dNFT),根據使用者互動歷程或實時數據,調整其外觀、價值或功能,讓NFT從靜態物件轉變為可互動的數位生命體,開啟更多虛實整合的商業想像。

實際落地案例:智慧與分散如何同行

目前已有多個實際專案成功融合AI與Web3技術。SingularityNET是由人工智慧專家Ben Goertzel主導的去中心化AI市場,提供開發者與企業共享並交易AI服務的機制,避免資源集中於大型科技平台。Fetch.ai則開發出結合AI代理人與區塊鏈網路的系統,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交通與能源分配領域。另有如Numerai的平台,結合資料科學競賽與區塊鏈獎勵機制,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對沖基金,透過群眾智慧預測金融市場走勢。

而Alethea AI則專注於建構具有認知能力的「智能NFT」,能與人互動、學習,甚至擁有記憶與風格,開啟了AI虛擬生命在Web3中的發展方向。這些案例顯示,不論是金融、治理、內容或身份管理,AI與Web3的整合都正逐步從概念走向商業化落地,且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機會與挑戰並存:通往智慧去中心化社會的長路

儘管AI與Web3的結合帶來諸多創新與效率提升,但也面臨不少挑戰。技術層面上,AI模型推論所需的大量運算資源與區塊鏈的交易速度瓶頸,仍會限制應用場景的即時性與擴展性。此外,AI應用中的資料隱私保護與演算法偏見,也與Web3強調的公平與透明理念存在張力。如何在保護使用者資料的前提下訓練高效能模型,並確保演算法的開放與負責任,是技術與治理雙重挑戰。

然而,隨著Layer 2、ZK技術與隱私計算的發展成熟,加上全球對數位自主與資料主權的重視,AI與Web3的融合前景依然樂觀。在未來,我們或許能迎來一個真正「智慧但可信、自由而負責」的去中心化數位社會。

[參考資料]

從研究報告看「AI + Web3」發展的最新動向

2024 年,「AI + Web3」值得關注的四大領域

AI 與 Web3,前沿技術融合創新的價值有多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Web 3.0: A Comprehensive Survey

全通路與多通路行銷是什麼?教你實現無縫客戶體驗

相關文章


Powered by AMT

Cron Job St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