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字體大小: +
1 分鐘閱讀時間 (274 個字)

未來實體品牌都要OMO|商業周刊1946期2502|

jie-tu-2025-03-02-xia-wu5.37.16

作者: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我家每週都會收到電商包裹,昨日就有盒裝面紙及電池家用品配送到家;週末還要陪家人去逛Outlet,選購服飾及享用美食。

消費者的生活一下在虛擬網路,一下在實體世界;品牌做生意,沒有理由只做半套!

為何說「半套」?即便很多品牌已經同時在線上線下銷售,但是很多制度面仍然一邊一國,尚未整合。

OMO(Online Merge Offline或Offline Merge Online)重點是線上線下要Merge(合併),也就是Integrate(整合),我認為整合物流、數據流,還有獎勵制度,才是完整的OMO;同時以消費者為中心,打造實體店面與電商平台360度的購物體驗與訊息溝通。

大數據數位轉型時代,實體品牌不做線上生意,或者電商品牌不做實體買賣,等於都缺了一塊拼圖,領先品牌例如耐吉、星巴克、亞馬遜、蝦皮,早已進入OMO賽道。

實體品牌進入網路世界有四種模式:大品牌選擇自建官網(例如耐吉)、中小品牌應用電商平台(例如Cyberbiz),很多品牌上架到綜合電商(例如momo);但是經營實體與網路專業不同,可以把線上的業務交由代營運電商,就好像品牌把整合行銷傳播交給奧美,專業分工邏輯一樣。

OMO首重合併「物流」,做到及時掌握庫存狀況,不能線上一個庫存,每個實體店一個庫存,缺貨還在下單,只有庫存系統連動,才是真正的Merge。

其次整合「數據流」,導入顧客數據平台(CDP)將顧客線上線下行為收集在同一ID,達到360度瞭解消費者,並有效利用多種媒體管道,精準投遞行銷訊息。

OMO迷思就是以為只要自建官網直接面對消費者(DTC),忽略以全方位通路接觸用戶。耐吉為了經營線上業務,砍掉經銷門市(營收從八十三%降至二零二三年五十六%),減少經銷抽成,總收入卻陷入停滯,已經放棄的經銷通路,培養出新創品牌加入戰局。

再者,OMO要成功還要回到「獎勵制度」,包括會員優惠與員工獎勵。會員優惠,不能線上有優惠,線下比較貴;員工獎勵,線上線下業績獎金連動才會互相拉抬業績,共創雙贏。

根據經濟部統計,實體品牌經營電商,成長普遍優於一般電商。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說:「電商營收占總營收三成,才能讓獲利及經營效率最大化。」

如果總營收增加,線上營收超過三成,代表經營效率更高,恭喜你進入數位轉型的正確賽道!

OMO是上坡路,不挑戰就沒有未來!

作者介紹: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品牌」做好。在奧美集團(12年),幫助客戶打造品牌;在王品集團(12年),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2016年,毅然放下工作,前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回來後,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經營,輔導企業數位轉型。著有三本書:《多品牌成就王品》《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及《ESG品牌創新六部曲》,並三度榮獲【金書獎】殊榮。

提升顧客體驗的秘訣:運用行銷科技優化企業服務藍圖
2025全球三大零售品牌營銷策略及消費者趨勢

相關文章


Powered by AMT

Cron Job St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