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2025全球三大零售品牌營銷策略及消費者趨勢
本內容為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轉聯盟研究員,為您博覽全球最新行銷科技、數位轉型、AI應用研究報告或文章,整理編輯後分享。本計劃由 數解人意科技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黃瑀安(Annie)|出刊日期:2025-02-25
諮詢協助: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林谷合教授
2024年已悄然過去,展望2025年的消費趨勢,行銷領域的變化顯得尤為引人注目。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變化,品牌必須靈活調整其行銷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當前,人工智慧(AI)、社會參與、商業命令以及內容創新等多層面相互交融,正在深刻地改變顧客的購物行為與品牌的互動方式,品牌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實屬未來備受關注的議題。
本文將針對全球三大零售品牌之營銷策略、2025年消費者趨勢與科技平台/工具應用等進行內容分享與探討。
2025消費者趨勢
2024年,人類跨入與AI共生的時代裡,不僅隨手就能透過對話機器人獲取答案,甚至開始透過自動化操作解決既定任務的繁雜性。在過去一年中,人們採用AI搜尋的速度比過去十年採用語音搜尋更快,尤其年輕族群更引領著這股潮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將繼續歡迎科技進入日常活動中。然而,即便AI 可成功幫助消費者簡化購物流程、快速取得回應,但通貨膨脹的陰影仍可能反映在消費習慣和態度上。
幸運的是,根據亞馬遜內容行銷經理Robert John Norman指出,自2021年以來,全球消費者對其國家財務和經濟的信心分別上升10%及3%。相反地,在許多地區將免運、優惠券和折扣視為購買驅動因素的消費者比例有所下降,暗示著消費者放寬荷包的跡象。此外,各品牌在教育消費者學習新的省錢策略及如何優先考量必需品等技能之中,可能促使消費者對購物的自信,品牌可透過在訊息接觸點上展現支持與同理心,並在新的一年中回饋具價格彈性顧客,來擁抱這些不斷變化的購物習慣。
而在串流媒體中,短影音市場越發蓬勃,影片創作者的個人魅力、內容製作、資訊和情緒建立等,也將成為顧客對產品的價值傳遞、信任之重要橋樑。對此,品牌可運用短片搏取年輕受眾的眼球,再以長片內容觸及更多的成年、高消費族群,並考量採用創新的合作策略,如建立人物誌(Persona)、異業聯盟、尋找代言人、網紅產品實測等,以多種娛樂形式結合成一個引人入勝的廣告與行銷體驗。
全球前三大零售品牌排名與簡介
全球零售業競爭越發激烈,傳統產業除了了解如何應用科技與短影音為自身塑造競爭優勢外,身為世界排名前十的國際銷售品牌,其每一個銷售政策與競爭手段同樣備受決策壓力與外界關注。2024年11月,根據美國商業與行銷知識網站Marketing91指出,以公司年營收作為排名依據,全球前三大零售商品牌分別為「Walmart(沃爾瑪)、Amazon(亞馬遜)及Costco(好市多)。」上述三大品牌總部皆位在美國,作為跨國零售龍頭廠商的沃爾瑪,其專注經營連鎖大賣場、折扣百貨和雜貨店,不僅在全球擁有230萬員工,更每週在27個國家、約1.1萬家商店中,為超過2億名顧客提供服務,品牌知名度與銷售能力實屬第一。
排名第二的亞馬遜,其專注於電子商務、雲端計算、線上廣告、數位串流和AI等經營與開發,不僅以其出色的國際電子商務平台「Amazon.com」、全球市佔最高的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提供顧客價值購物與數位相關先進技術,更獲得來自北美以外的亞洲、拉丁美洲等新市場之強勁銷售。
至於排名第三的好市多,其為全球最大的會員制倉庫俱樂部(Warehouse Club),銷售生鮮食品、家居用品、3C電器、服裝和車輛等產品,部分分店也提供輪胎維修、藥局、加油站、配眼鏡等服務,更推出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販售價格實惠的生活用品,佔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Walmart(沃爾瑪)營銷策略
身為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有效利用其巨量購買力,提高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低的產品價格。沃爾瑪定價策略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其「每日低價(EDLP)」政策,公司不依賴臨時促銷和折扣,而是承諾每天提供低價,成功吸引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並在沃爾瑪的客戶群中建立信任和忠誠度。為了實施此戰略,沃爾瑪進行了徹底的市場研究,以瞭解其目標客戶及其價格敏感性,使公司能夠確定產品的最佳價格點,確保價格足夠實惠並對消費群體產生吸引,保持產業競爭力。
此外,沃爾瑪認為牢固的供應商關係對於提供客戶價值,以及供應鏈最佳化至關重要。對此,沃爾瑪透過舉辦供應商會議,為供應商提供展示產品的機會、建立協作平台,有效促進開放的溝通、調整雙方營銷目標,並與供應商發展長期關係,進一步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而在公共關係(PR)活動中,沃爾瑪積極與媒體接觸,以管理其企業形象、傳達倡議話題和社群參與,以定期釋出新聞稿,宣佈新店開業、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和其他相關新聞,提高公司聲譽並在目標受眾心裡建立良好的品牌印象。
Amazon(亞馬遜)營銷策略
在AI的推動下,「自動化(Automation)」正在改變廣告的建立方式,使營銷人員更快、更精確地製作高品質的內容,其中,亞馬遜和Canva的整合便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此合作中,亞馬遜的廣告工具與Canva的直觀設計平台相結合,營銷人員可直接在Canva建立視覺化的廣告圖形和影片,而亞馬遜的AI工作室再透過AI技術為特定受眾生成其特有的生活風格、形象等影片資產,使賣家可在幾分鐘內與目標客戶產生共鳴,提高內容製作的速度和相關性。更多的是,此自動化廣告生成作業更能擷取到受眾的即時反饋,快速調整廣告元素(如佈局、顏色和文字放置),確保廣告呈現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讓消費者留下更深的產品印象。
如此,複雜的分析工具對於完善亞馬遜的廣告策略來說變得不可或缺,瞭解展示次數、點選次數和轉換率等績效指標,為做出更智慧、資料驅動的決策提供至關重要的基礎,而「亞馬遜營銷雲(AMC)」便是探索顧客旅程——從最初的廣告互動到最終購買的實用工具。該工具不僅整合來自贊助廣告和亞馬遜需求端平臺(DSP)的資料,可揭示不同的廣告型別、投放位置和關鍵字對轉換率的成效,更可協助賣家獲廣告商分配預算,以利廣告活動最佳化,促進多方獲得最大的投資報酬。
除了探討科技應用外,亞馬遜在永續性計畫中承諾204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其關鍵策略包括採購環保材料、利用可持續包裝和最佳化能源使用,旨在2025年將其用電量與100%可再生能源相匹配,為電子商務部門的環境責任設定基準,同時細緻地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在印度地區,近一半的客戶訂單現已使用減少浪費的環保包裝,不僅消除多餘的材料使用,同時在客戶便利和環境管理間取得平衡。
Costco(好市多)營銷策略
近幾個月來,關於「多元、公平和共融(DEI)」的政策話題越發突出,迪士尼、蘋果、麥當勞和摩根大通等公司也成為其中焦點。雖當前新聞強調了美國總統川普對DEI政策的反擊,但好市多仍在2025年1月的股東會上,以98%反對率否決DEI計畫帶來的財務風險提案,設法平衡並促進企業與服務上的創新,帶來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在歷史上,好市多以其倉儲銷售模式聞名,但該公司也逐漸轉型,透過電子商務接觸更廣泛的客戶、提高購物便利性。2024年10月,好市多宣佈與健身器材公司Peloton合作,銷售高檔健身自行車,不僅期望吸引富有的年輕顧客,更強調好市多將線上產品與其現有零售網路整合的承諾。儘管與既有店面銷售相比,電商目前佔總收入的份額較小,卻仍可見公司卯足全力捕捉消費者需求的積極性,對同業間的競爭盛況做出戰略回應。
總結
作為全球零售業的三大巨頭,沃爾瑪、亞馬遜和好市多各自的行銷策略反映出其獨特的業務模式與市場定位,這些公司利用不同的手法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份額,並保持競爭優勢。除了產品定價策略、維持供應商議價能力、客製化廣告生成與人文議題跟進外,在財務預測、內容生成、資料儲存方面更需依賴AI與數位平台的應用和維護。
總體來看,上述三大品牌為形成競爭優勢在多方面發力,這些策略不僅符合當前市場趨勢,有效地吸引並維持消費者群體,更在盡最大努力之下,創造出可觀的銷售數字,打造堅強的顧客忠誠度與品牌信任度,成為中小企業的良好典範。
[參考資料]
Daniel Pereira (2024). Walmart Marketing Strategy. THE BUSINESS MODEL ANALYST.
https://businessmodelanalyst.com/walmart-marketing-strategy/?srsltid=AfmBOooUMBlKi1WigcEZpVQ4qruKkTPmXGe0O6j4DAKTqf_ZP-l_Lfvm
Hitesh Bhasin (2024). Top 20 Retail Brands in the World in 2025. MARKETING91.
https://www.marketing91.com/top-10-retail-brands-of-2017/
Top Amazon Marketing Trends 2025: Predictions The Badger (2025). And Insights. ADBADGER.
https://www.adbadger.com/blog/amazon-ppc-education/top-amazon-marketing-trends-2025-predictions-and-insights/
Monexa-ai (2025). Costco Growth and Market Trends: Deep Dive Analysis. Monexa.
https://www.monexa.ai/blog/costco-growth-and-market-trends-deep-dive-analysis-COST-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