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AI運作超耗能?探討AI與ESG的衝突及其碳排量預估
本內容為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轉聯盟研究員,為您博覽全球最新行銷科技、數位轉型、AI應用研究報告或文章,整理編輯後分享。本計劃由 數解人意科技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黃瑀安(Annie)|出刊日期:2025-05-26
諮詢協助: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翁耀臨教授
當永續發展遇上智慧科技,人工智慧(AI)得以為ESG注入一股創新力量,企業面對氣候變遷、社會責任與治理挑戰時,若能善用AI所提供的資料洞察、模式預測與自動化分析,不僅能更迅速應對外部壓力,更能主動引領綠色轉型與社會變革。然而,AI若缺乏審慎規劃與倫理監督,也可能帶來如偏見演算法、隱私風險與漂綠等新型風險,企業更應強化治理架構、提升透明度,確保企業不偏離永續經營的初心。
本文將探討企業在以科技為工具、社會責任為核心的背景下,如何權衡AI於ESG應用中的效益與價值的永續發展,以及相關的運用情境介紹。
什麼是ESG?
ESG為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之縮寫,用於評估企業在永續發展方面表現的準則。由於ESG可凸顯企業在應對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風險、維護積極的社會關係,以及實施有效治理方面等能力,故對於投資者衡量是否對投資標的進行投資而言十分重要。ESG的高低表現通常與企業的風險水平和長期財務健康狀況相關聯,被視為判斷企業「長期價值」的重要因素;相較於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單一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ESG更將環境、社會與治理的表現納入評估,以衡量企業的永續發展。
ESG與SDGs之差異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由聯合國於2015年所制定,繼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後更全面的全球發展議程。SDGs共有17個目標,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旨在2030年前引領全球193個國家共同實現永續發展。
在ESG與SDGs的比較中,前者作為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能力的指標,如地球氣溫環境持續惡化可能對企業造成的虧損、內部管理的疏忽對股價造成的波動等,攸關企業的營運風險和收益。故此,ESG旨在幫助利害關係人了解一家企業處理環境問題、社會責任和內部治理的能力。
SDGs則是一套全球性的共同願景和標準藍圖,鼓勵所有國家採取行動以解決當前面臨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其項下的主要及子類目標之涵蓋領域可能影響到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不僅限於企業本身及相關利害關係人。
由此可知,ESG更偏重於企業層面的具體行動和責任,而SDGs則是全球性的廣泛目標,兩者非常相似,但仍存在些許差異。
AI對ESG的應用
當前,AI不僅是一項科技趨勢,更是企業實踐ESG的關鍵工具,無論是分析環境數據、監控社會影響或提升治理效能,AI應用正快速滲透ESG各面向,幫助企業優化決策流程與治理效率,有關AI對ESG的應用還包括:
1. 環境監測與管理:透過AI監測環境指標,如空氣品質、水資源使用和碳排放,並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分析數據,即時掌握環境狀況,並調整其運營策略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 資源效率提升:利用AI優化供應鏈管理,檢測出有哪些製造或運輸環節可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消耗。
3. 社會責任舉措: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分析在社交媒體中,民眾對企業行為的反饋,協助企業改善活動流程、增強品牌信譽。
4. 風險評估與合規性:AI可進行自動化風險評估,透過分析大量數據,讓企業在初期更快識別合規性問題。
5. 可持續產品設計:模擬材料和製造過程,提供更環保的產品方案,使設計團隊在產品開發階段便可考慮到更多的環保因素。
6. 農業可持續性:分析土壤和天氣數據,引導農民進行精準灌溉和施肥,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7. 職場多樣性與包容性分析:幫助企業分析人力資源數據,以評估其多樣性與包容性指標,以建立更公平的工作環境,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8. 企業氣候行動策略:評估企業之營運模式對氣候的長期影響,幫助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氣候行動策略,確保長期的可持續性。
9. 利害關係人互動:AI聊天機器人可用以自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問題,不僅提高企業的互動效率,亦可收集內、外部反饋,促進企業與社會的良好關係。
10. 數據透明與報告:生成透明化ESG報告,讓投資者與消費者清晰地了解企業的可持續性進展。
由此可知,AI技術正快速改變企業永續經營的方式,並在ESG各層面中從資料洞察到決策支持,驅動企業邁向更具責任與韌性的未來。
AI對ESG的風險
儘管AI無疑對ESG各項執行帶來積極影響,但它的使用卻也可能形成阻礙:
1. 環境影響:由於AI依賴消耗大量電力、全天候運行的大型資料中心,大多數能源來自化石燃料,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5%至3.7%,甚至超過航空業的排放量。此外,設備在運算過程需大量的水進行冷卻,若再加上拓展業務過程中,來自第三方或外包AI工具的碳排放計算,這對企業執行環境維護的策略將形成劇烈矛盾。根據哥倫比亞氣候學院(Columbia Climate School)的研究顯示,2021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約佔全球的0.9%至1.3%,估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1.86%。隨著AI模型的能力和複雜性迅速提高,其處理和能源消耗需求也會同時增加,預估其計算效能將提高4倍、處理工作量增加50倍,使其能源消耗狀況不容忽視。
以訓練階段為例,2019年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研究人員訓練了數個大型語言模型,並發現訓練單一AI模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2.6 萬磅,相當於五輛汽車一生的碳排量。更多的是,訓練擁有1,750億個參數的GPT-3模型,耗電量更達1,287兆瓦時(MWh),並產生502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112 輛汽油車一年行駛的碳排量。當AI模型進入部署後,其耗能甚至可能超過訓練階段,而現行的GPT-4o及眾多AI工具在世人的高度使用需求下,碳排量也將隨之增加。
2. 漂綠風險(Greenwashing risks):該風險為企業虛假或誤導性地宣稱其產品、服務或營運方式符合環保或永續原則,實際上卻未真正落實承諾,從而導致的各種商業、聲譽與法律風險;其中,若AI系統產生缺陷,或從品質差、過時的資料中工作,可能提出對公司的ESG實踐不準確或失真的結論,進一步使企業面臨監管、訴訟和聲譽風險。
3. 有害偏見(Harmful bias):具缺陷或管理不善的AI系統可能產生有害偏見,無意中在招聘流程或客戶審核中偏袒或歧視特定個人或群體。這樣一來,企業本意想透過AI促進金融普惠與多元平等包容(DEI)策略的社會目標,卻可能反而造成相反效果,引發申訴、歧視指控,嚴重者甚至會遭遇監管機構的嚴厲執法。
4. 資料處理不當(Mishandling of data):為在客戶情境中訓練AI模型,往往需要大量個人資料,此將提高資料隱私洩漏的風險,並可能引發個人提出相關申訴或被資訊監管機構(如英國資訊專員公署ICO)等高度關注。
5. 透明度挑戰(Transparency challenges):在演算法方面,有些企業的AI系統(特別是深度學習模型)屬於「黑箱模型」,輸入與輸出清楚但決策過程難以說明,若企業無法明確建立模型的可解釋性,恐令利害關係人難以理解AI是如何作出某項ESG之判斷;此外,ESG報告需符合如 GRI、SASB、TCFD等國際標準,但目前缺乏針對AI系統運作與評估的明確規範,也讓企業在資訊揭露上無所適從。
如何平衡AI和ESG的應用風險與效益?
1. 推動跨部門協作,讓資料科學、法務、風控、永續部門共同參與AI在ESG領域的設計、實施與監督,以減少盲點與潛在風險。
2. 採用多元且具代表性的數據集,確保AI模型訓練使用的資料涵蓋不同性別、族群、區域等面向,避免系統性偏見對社會造成傷害。
3. 避免盲目投入AI領域,謹慎評估企業所需的運算能力是否足以抵銷其對生態的影響,以及部署AI獲得的節省或商業優勢是否與其永續性成本成正比。
4. 重視外包AI使用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並妥善揭露相關資訊。
5. 清楚向利害關係人傳達企業在哪些流程或決策中使用AI,而AI又如何影響到ESG的相關執行,並對AI決策流程進行第三方審查。
總結
除了日常生活外,當今企業在AI技術運用上不斷擴展,同時,永續實踐和ESG合規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不僅關乎組織誠信,也關乎人們所處的環境變化。儘管AI是一項極其強大的工具,但它也同時存在許多矛盾且值得討論的問題,權衡AI功能與永續實踐不僅將持續成為全球企業應當重視的課題,更是環境與商業活動間達到實質進步的一項挑戰。
[參考資料]
AI and ESG - friends or foes? Hogan Lovells.
https://www.hoganlovells.com/en/publications/ai-and-esg--friends-or-foes
Renée Cho (2023.) AI's Growing Carbon Footprint. COLUMBIA CLIMATE SCHOOL Climate, Earth, and Society.
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3/06/09/ais-growing-carbon-footprint/
Guy Courtin (2024.) Rethinking AI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ility. Forbes.
https://www.forbes.com/councils/forbestechcouncil/2024/02/28/rethinking-ai-in-the-context-of-sustainability/
ADMIN。2024。深入分析AI在ESG領域的十大關鍵應用實例。藍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s://esg.bluesign.com.tw/ai-ml-esg-decision-making/深入分析ai在esg領域的十大關鍵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