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吉卜力圖像生成風潮v.s.原作擁護者,究竟孰勝孰負?
本內容為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轉聯盟研究員,為您博覽全球最新行銷科技、數位轉型、AI應用研究報告或文章,整理編輯後分享。本計劃由 數解人意科技 支持製作。
整理撰文:黃瑀安(Annie)|出刊日期:2025-05-15
諮詢協助: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家瑜老師
2025年3月,一項由OpenAI推出的新技術再次震撼全球——ChatGPT-4o模型新增「吉卜力風格圖像生成」功能,用戶只需上傳照片並輸入相應提示,系統便能透過風格遷移技術,讓社群媒體上一張張人物自拍、日常景象,甚至商業形象搖身一變為溫馨夢幻的吉卜力風作品;然而,這場技術革命也點燃了藝術界與法律層面的激辯,甚至引申出許多直得討論的訴訟案件。
本文探討有關「吉卜力風格」圖像生成的社會反應、原創者態度、法律爭議與事件案例,協助讀者了解這波風潮為世人帶來的影響與省思。
發生什麼事?
2025年3月,OpenAI的ChatGPT-4o模型新增生成吉卜力風格圖像之功能,用戶只要透過ChatGPT介面上傳原始照片,並輸入風格指令,系統便會運用風格遷移(Style Transfer)技術,擷取原始照片的內容並套用吉卜力風格的視覺特徵,藉由多模態融合(Multimodal Fusion)結合文字與圖像處理能力,自動生成符合用戶需求的吉卜力風格圖像。後來,社群媒體迅速竄出眾多吉卜力風格圖像,無論是搞笑梗圖、日常生活、專業形象或網紅自拍等原圖,皆透過上述功能轉換成可愛、溫馨、獨特的新圖像。更多的是,根據市調機構SensorTower統計,ChatGPT的活躍用戶數、應用程式內訂閱收入和應用下載量,於3月底同步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全球應用程式下載量和每週活躍用戶數分別成長11%和5%,應用程式內購買收入也成長6%,這些盛況皆來自生成吉卜力風格照片的功能推出後產生。
對此,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其社群平台X上呼籲用戶:「冷靜一下,我們的團隊需要休息一下」,並在另一篇文章中表示:「我們的GPU快要崩潰了!」此外,一位西雅圖軟體工程師Grant Slatton也在X上發布一張根據他和妻子、愛犬在海灘的照片,並製作一張吉卜力風格的圖像。不僅如此,其社群文章亦講述了大量用戶爭相利用AI創作、模仿日本電影工作室風格的藝術作品,貼文點閱數甚至突破4,600萬次。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Sam及Grant強調的影像生成技術感到興奮,而這些持反對,甚至抨擊的聲音也引來日本政府關注,令人不得不思考AI對藝術的影響以及人們產生怨懟的根源。
宮崎駿先生怎麼說?
作為吉卜力風格的創始人,現年 84 歲的宮崎駿先生以其手繪風格和充滿奇思妙想的故事而聞名,其對AI在動畫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始終持懷疑態度。早在2016年紀錄片所錄,宮崎駿先生曾對動畫中的AI提出「極其令人作嘔,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之批判性言論,甚至表示「永遠不想將這項技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如今,10年過去,網路上充斥著模仿該風格的AI生成圖像,但宮崎駿先生始終堅持傳統的手繪技法,這也賦予了吉卜力工作室獨特、極具表現力的動畫作品,以及對細節的關注,更成為奧斯卡獲獎動畫《千與千尋》和《少年與蒼鷺》的幕後推手。
創作著們不忍了!
雖然能夠駕馭各種藝術風格是生成式AI強大的原因之一,但其引發的爭議也越來越激烈。對於許多藝術家而言,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被簡化為一種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簡單的文本提示而應用的「風格」,這點令他們深感不安。針對這次的風波,宮崎駿先生尚未公開評論近期人們使用ChatGPT生成他舉世聞名的動畫風格圖像之趨勢,但其先前的批評也仍為擁護者及世人帶來許多省思。傳統上,著作權法並不保護「風格」,僅保護「特定的表達方式」,例如作家無法為「斯卡(Ska)」這樣的音樂風格,或「印象派」藝術運動申請版權,而這種限制的存在是有充分理由的:若一個人能夠壟斷整個「風格」,那麼其他人的創作表達就會受到抑制。
然而,一般風格和高度獨特的風格之間是有區別的,後者幾乎與一個人的「身份」同義,這意味著若AI能夠生成波蘭藝術家格雷格·魯特科夫斯基的風格作品時,便可能威脅到藝術家本人的生計和藝術遺產、資產價值;而在當前,AI圖像生成工具「Stable Diffusion」中,「格雷格·魯特科夫斯基風格」的關鍵字卻已被用在超過9.3萬個提示中。對於這類的事件中,部分創作者已採取了法律行動。
2023年1月,卡通畫家兼插畫家Sarah Anderson、水彩和丙烯水粉畫家Kelly McKernan、藝術家Karla Ortiz集體向北加州聯邦地院,對Stability AI、Midjourney和DeviantArt三家生成式AI工具公司提起著作權侵害訴訟,而三位被告公司也都使用了「Stable Diffusion」這項工具。後來,三家公司隨即聲請駁回起訴之動議,法院於2023年10月底駁回大部分原告的訴訟請求,僅一名原告針對Stability AI提出的直接侵權訴訟得以存續。由於每位被告的行為事實略有不同,法院雖將案件合併處理,對三位被告的行為態樣則分別進行評價。隨著科技發展速度遠遠超越法律,新的立法工作必然正在進行,並試圖在技術創新與保護藝術家的創作認同間取得平衡。無論結果如何,這些事件都凸顯了AI風格引擎的變革性,以及既需要考慮其尚未開發的創造潛力,也應對獨特藝術風格進行更細緻的保護。
日本政府的回應
根據2025年4月ITmedia報導,日本立憲民主黨議員今井雅人在眾議院委員會上向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疑問:AI生成的吉卜力風內容是否構成著作權侵害?對此,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戰略官中原裕彥做出解釋,其表示根據日本著作權法規定,僅有思想或情感被創作性地表達出來的內容,才會被視為「著作物」並受到保護,例如文學、學術、美術或音樂等。換句話說,單純的創意、風格或想法本身,並不在著作權保護範圍內,也不構成侵權。若是AI生成的內容和既有的著作物間存在「高度相似性」,且能證明有「依據原作創作」的情況,那麼就有可能會構成著作權侵害。
此外,文化廳也指出這類案例最終是否真的侵權,還是得根據每個案件的實際情況由司法機關判定。對於AI與著作權間的複雜關係,日本文化廳在2024年3月已發表《關於AI與著作權的思考方式》,並透過研討會等方式積極宣導,希望大眾能更清楚了解相關原則,並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這方面的知識普及,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協助民眾釐清AI創作與著作權的界線。
總結
綜合上述說明,可知「若生成結果僅為風格或構想層面的模仿,屬合法,但被認定是直接模仿吉卜力本身,就有可能違法」之結論。儘管AI的生活應用在法律與道德兩端仍存有許多模糊地帶,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堅持、創作者的景仰也著實讓大眾深入思考,我們在使用這些工具的同時,除了獲取到解決問題的便利性、生活的娛樂性,是否也對部分族群造成壓力,甚至是感到失望。
「世事無兩全」,許多正在審理的案件仍有待各國政府與法院去釐清與判定,在這之前,人們能持續培養的便是對科技變革及藝術創作的熱忱,同時,也必然要隨時關切法規與技術的變化,盡力讓AI進入生活的過程更加順暢、和諧。
[參考資料]
KURT SCHLOSSER (2025.) Seattle engineer's Ghibli-style image goes viral, and sparks some backlash over AI art. GeekWire.
https://www.geekwire.com/2025/seattle-engineers-ghibli-style-image-goes-viral-and-sparks-some-backlash-over-ai-art/
Jo Adetunji (2025.) ChatGPT's Studio Ghibli-style images show its creative power – but raise new copyright problems. THE CONVERSA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atgpts-studio-ghibli-style-images-show-its-creative-power-but-raise-new-copyright-problems-253438
陳家駿。2024。AI與畫家智財訴訟案例系列1:美國畫家控告Stability生成式AI工具著作侵權之程序判決出爐。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s://iknow.stpi.niar.org.tw/post/Read.aspx?PostID=2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