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大數據 MarTech X 數位轉型】企業數位 IQ 決定轉型成敗
作者: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五年前,我開始擔任企業數位轉型顧問,輔導過平台業者、廣告代理商、網紅品牌、餐飲零售業、媒體出版業、旅宿企業等。一開始,帶著滿滿的熱情及數位應用的想法,想要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後來發現,企業的問題,絕大部份不是「數位問題」,而是「轉型問題」。
有經驗的專家,一定也會贊同,數位轉型固然重要,但是到了「數位」已經是執行的末端了!
那麼,數位轉型的思維架構是什麼?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於 2021 年發表了企業新五力(DQI),也就是企業的數位 IQ 量表,提到數位轉型的一個 KPI、三個板塊、五個構面。
五個構面,評量領導力、組織力、人才力、數位力、銷售力,分別給予分數,瞭解不足,設定任務。分述如下:
領導力
衡量企業對數位轉型的認知、急迫性、規劃與目標。經過疫情,領導層已經有高度的共識,得分最高,至少觀念上是如此,但是為何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被認為慢半拍?
組織力
衡量組織對數位轉型是否有共識、專人推動及執行。台灣企業經營大部份是業務及研發導向,服務業幾乎也是如此(例如總部極度精簡),以 N-1 的人力在運作。各單位編制,以執行為優先,遑論數位組織的編制。
人才力
衡量人才是否具有數位的素養、行銷科技應用能力。無論就我的經驗或 DQI 衡量的結果,企業轉型之所以無法有效進行,在於找不到足夠的數位人才,或者數位人才缺乏產業素養(Domain Knowledge)。
數位力
衡量企業對於數位工具應用的現狀。我發現企業急於數位轉型,甚至還沒有定義要解決什麼問題之前,或在科技廠商的遊說之下,已經購入各種不同的數位工具,以為有了工具就可以轉型,後來發現並非如此。
銷售力
衡量企業是否應用行銷科技,提升顧客體驗及滿意度。數位轉型可以分成內部轉型、外部轉型,以及商業模式轉型(如圖),提升銷售力是屬於外部顧客轉型。
在這五力當中,領導層對數位轉型已經有高度的共識,同時企業最弱的當屬人才力,並不是數位力,這就是我一開始說的,數位轉型的關鍵不在「數位」,在於組織部署及人才不足,也就是企業要從調整體質、補足(或培養)數位人才開始,再來執行數位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我認為應該從外部銷售力開始,而不是優先去選擇內部流程的改善(如財務、人事等),因為企業內部不會有人反對提升顧客體驗、創造銷售。因此,在轉型的過程中比較沒有障礙,相對比較容易取得資源,得到支持。
一旦營收有增加,一來大家信心會增加,二來顧客體驗流程一改變,就會牽動整個組織內部流程的改變,最後也有可能進入商業模式的轉型。例如 Netflix 一開始是透過寄送 DVD 到訂戶家中,後來改成影音串流,提供線上訂閱,最後牽動內部的組織調整,達成商業模式大轉型,這就是我主張優先選擇「行銷數位轉型」,帶動企業全方位的數位轉型。最後,數位轉型 KPI,主要衡量因數位帶來的營收是否持續成長?是否超過總營收 3 成?來確認轉型進入正確的軌道。
數位轉型就如減肥,不要期待一天完成,只能與時俱進!
作者介紹: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品牌」做好。在奧美集團(12年)期間,幫助客戶打造品牌;在王品集團(12年),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2016年,毅然放下工作,前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回來後,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經營,輔導企業數位轉型。著有《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及《ESG品牌創新六部曲》,並兩度榮獲【金書獎】殊榮。
本篇專欄文章同時刊登於《數位時代》未來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