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Martech上Marsgo
洗碗工助攻餐飲 AI 轉型?|商業周刊 1912 期 2407|
作者: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大家關注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可能也注意到他常提到職涯很驕傲的一件事。
他屢次說:「我是一名很優秀的洗碗工」。他跟兩位朋友在一家美式連鎖餐廳 Denny's,點一杯咖啡無限續飲,開始創業。按道理,他應該是餐飲業 AI 轉型的最佳代言人。
面對人力短缺,再加上年輕人尋求自我實現,想要做有趣的工作,如果不改變,未來餐飲業恐怕會招募不到年輕人。
製造業有 24 小時運作的關燈工廠,餐飲業會不會有「關燈餐廳」?
首先檢視餐飲服務的主要流程:從「訂位、帶位、點餐、上菜、解說、結帳、撤餐、洗滌、設桌」到第二天開店,這之中有非常多勞力工作,附加價值及成就感都不高,所以每一個工作站,都隱含 AI、數位科技可以攻克的地方。
就訂位,目前很多餐飲業已經導入線上訂位及點餐,只有少數業者如速食店、鬍鬚張等,做到點餐、結帳一條龍服務,未來仍有精進空間。
就帶位與點餐,鼎泰豐開始用機器人莎莉帶客入座,線上點餐送出前加問「是否要現場人員確認?」,再次減少服務人力。 就上菜而言,現在有機器人跑堂送菜、輸送帶送餐,還有空中軌道定位直接把菜從空中送到餐桌,新的餐廳規劃就可以考慮納入。
就上菜解說與結帳,目前仍然有很多業者,認為服務要有「溫度」或有邀請顧客加入「會員」需要,堅持點餐及結帳要親自完成。
我認為除了少數米其林級的餐廳,大部份餐飲會慢慢改變想法,未來也可以加問「需要上菜解說嗎?」畢竟一直說著重複的話,並不會增加服務的「溫度」。 我認為未來最需要導入AI的三個重要工作站,就是撤餐、洗滌、設桌,這些工作高耗費人力,也最沒有成就感。
還記得黃仁勳在 Computex 展示的人形機器人?他提到利用 Omniverse 平台,可以進行大量運算,降低機器人訓練成本,未來的實體機器人 (Pyhsical AI) 具有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明白任務、執行任務,甚至可以做到精細的動作,包括搬運、堆疊、夾取等。
餐飲業可以想像,未來只要每個餐廳有一個訓練好的人形機器人,當客人全部離開之後,只要一個按鍵,燈一關,人離開,所有的撤餐、洗滌、設桌的工作就交給AI機器人,甚至之後的地板清洗、消毒也可以由 AI 來代勞。
餐飲業可以與 NVIDIA 合作,開發餐飲人形機器人,是件多麼酷的事,除了提升餐飲業形象,也可解決缺工問題。
餐飲業AI轉型看起來不可能,但是最危險的事,就是還沒有開始!
[資料來源]
商業周刊,1912 期,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10520
作者介紹:
高端訓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
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品牌」做好。在奧美集團(12年),幫助客戶打造品牌;在王品集團(12年),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2016年,毅然放下工作,前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回來後,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經營,輔導企業數位轉型。著有三本書:《多品牌成就王品》《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及《ESG品牌創新六部曲》,並三度榮獲【金書獎】殊榮。